《辽西作(一作关西行)》是唐代崔颢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边境上春寒料峭的景象,以及胡汉两族的战事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在边塞守卫的将士们的思念和祝福。
中文译文: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将至时边境地区仍然残留的冰雪和寒冷的景象。诗人首先提到了燕郊,这里的岁月已经进入晚年,冰雪仍然覆盖着边城,寒冷仍然笼罩着大地。接着描写了四月的青草合拢,辽阳的春水开始涌现,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在这个边塞地区,胡人和汉将仍然忙于牧马和征战的日常生活。露水沾湿了他们的宝刀,沙土中传来金鼓的声音。
诗人以自问的方式引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的边塞环境下,已经没有寒衣可穿,但是春装又与谁一起准备呢?这句话可能隐喻了战争中将士们没有时间顾及于恋人家人的温馨,只能与寒冷为伴的现实,表达了他们的艰难和辛苦。
最后,诗人寄语洛阳使者,以他作为外交使者,希望他能传达出边塞守卫的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祝福。通过描绘边塞军民的生活和战争的残酷,诗人表达了对边塞守卫者的赞美和关切,同时也体现了对国家安宁的期望和希望。这首诗词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对边塞之地的关注。
“春服与谁成”出自唐代崔颢的《辽西作(一作关西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fú yǔ shuí ché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