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赞上人》是杜甫的一首诗,描写了杜甫与赞上人在南山相聚的情景。诗意深远,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然的赞美。
诗中,杜甫描述了自己和赞上人在南山相会的情景。他们在山上行走,感受着岁月对身体的摧残,但仍然不愿放弃对秋天的向往。他们攀登重重山冈,迎接着阳光的照耀,买下了茅屋和土地,满足了内心的渴望。
杜甫听说西枝西有茂盛的松树和稻谷,午后阳光温暖宜人,石田收获丰富。他们所在的地方雨量适中,过去的牙疾也得到了治愈。他们居住在山上,象征着他们的志向高远,面对困难也能坚持不懈。
诗的最后,杜甫提到他们在山林中品茶赏景,往来自由自在,成为了风流的老朋友。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自然的描写,表达了杜甫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和赞美。诗中展示了杜甫与赞上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写山林的美景和和谐的自然环境,诗中传递出一种平和、宁静和向上的情怀。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和友
“面势龙泓头”出自唐代杜甫的《寄赞上人》,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iàn shì lóng hóng tóu,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