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翻译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虽然我们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州县官吏)的感情。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赏析二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中,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埴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诗人自己的风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按照常理写法,既如此开篇,以下就极易流为吟风弄月之作,但第二句却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诗人极为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常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i只穿插F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但时日以比喻、双关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相得益彰。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詩翻譯
在書齋躺著休息,聽見風吹竹葉發出蕭蕭之聲,立即聯想是百姓啼饑號寒的怨聲。雖然我們隻是些小小的州縣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們(州縣官吏)的感情。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詩賞析
這首詩是鄭板橋在公元1746~1747年(乾隆十一至十二年間)出任山東濰縣知縣時贈給包括的。一二兩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齋臥聽蕭蕭竹”,寫的是作者在衙署書房裏躺臥休息,這時聽到窗外陣陣清風吹動著竹子,蕭蕭叢竹,聲音嗚咽,給人一種十分悲涼淒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間疾苦聲”,是作者由淒寒的竹子聲音產生的聯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風竹之聲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饑寒交迫中掙紮的老百姓的嗚咽之聲,充分體現了作者身在官衙心係百姓的情懷。三、四兩句暢述胸懷。第三句“些小吾曹州縣吏”,既是寫自己,又是寫包括,可見為民解憂的應該是所有的“父母官”,這句詩拓寬了詩歌的內涵。第四句“一枝一葉總關情”,這句詩既照應了風竹畫和詩題,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點點滴滴都與“父母官”們緊緊聯係在一起。鄭板橋的這首題畫詩,由風吹竹搖之聲而聯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對老百姓命運的深切的關注和同情,一個封建時代的官吏,對勞動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確實是十分可貴的。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圖題詩賞析二
這是一首題畫詩,從寫竹入手,托物言誌,表達了對民眾的憂慮關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責任感與清官心態。由於畫是送給上司兼長輩的,因此語多謙遜委婉之辭。
首句點明身份與環境,緊扣畫中風來疏竹的主題。“衙齋”即衙門中的靜室,說明自己身為官員;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階較低,又有謙遜之意。忙中偷閑,靜臥休息,卻聽得似有風雨之中,原來那是衙中自己親手所埴的竹林幽篁為清風所動,蕭蕭作響,意趣橫生。從中見出本屬嘈雜冗濁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許優雅,詩人自己的風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按照常理寫法,既如此開篇,以下就極易流為吟風弄月之作,但第二句卻出人意料地振腕轉筆,由竹葉聲響聯想到民間疾苦,“疑”字道出了詩人的愛民之心與勤政之意,表達了他對百姓的真摯情感。他在任期間確實也是對百姓關懷備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後因擅自開倉賑濟,觸犯了貪官汙吏的直接利益,被誣告罷官。
詩人極為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常用詩文點題,將書法題i隻穿插F畫麵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全詩語言質樸,不用典故堆砌,純以白描手法作詩。但時日以比喻、雙關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詩提升畫的意境,以畫增添詩的韻致,相得益彰。
“疑是民间疾苦声”出自清代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墨竹图题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í shì mín jiān jí kǔ shē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