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逃行》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董卓逃离长安的情景,借此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警示。
诗中描绘了董卓逃离的景象,携带着财宝和名将的刀剑声势,给长安带来了声音和骚动。董卓是个贪婪的人物,图谋不轨,被人称作“董逃”,他的逃离导致了混乱和动荡。
接下来诗人以伤感和痛惜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董卓贪婪脱胎涂抹他的皮肤的不满。董卓对诸侯和百姓的掠夺过度,膏油已经被用尽,这种嚣张和残暴的行为令人惊叹,但董卓却从不思念自己已经失去的年年对百姓膏油的索取。
接着,诗中描绘了长安城中的混乱景象,曹操篡位,刘备不敢接受皇位,整个长安城深陷贼乱之中。城门四下乱走的是公卿士人们,希望劝说刘备接受皇位,但刘备不敢承担这个责任,于是曹操乘机篡位。
最后,诗人以讽刺的口吻嘲笑董卓逃离的幸灾乐祸的人们,指出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胜负相互交替,彼此相依相倚。并用裁缝修补衣物的比喻,表示应该想法顺应时势,不能勉强行事。
整首诗以叙述和揭示的方式,展示了元稹对董卓逃离和时局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也是对时代的批评和警示。通过描绘董卓逃离和长安城乱象,诗中传递了对贪婪和不择手段的谴责,呼吁社会应有正义和公平。
“尔独不忆年年取我身上膏”出自唐代元稹的《董逃行》,诗句共11个字,诗句拼音为:ěr dú bù yì nián nián qǔ wǒ shēn shàng gāo,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