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客中月》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描写了客人从江南来到他处,在旅途中频繁地看见明亮的月亮。诗中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远离家乡的客人对月亮的思念和无奈。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客人从江南来,来时月已上弦。
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三次见过圆圆的明亮月亮。
清晨随着残破的月亮行走,傍晚与新月一起住宿。
谁说月亮没有感情,它追随我千里之遥。
清晨离去渭水桥,傍晚进入长安大街。
我不知道今晚的月亮,再次成为哪家旅人。
诗词的诗意主要表达了离乡客人对月亮的思念和依恋。月亮作为一个永恒存在的自然现象,成为了人们心灵的纽带,连接着远离家乡的人和他们的亲人。诗中所表达出的孤独和无奈感触,激发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多次出现的月亮,表达了客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期待。诗人使用了细腻而独特的语言来描绘月亮的形态和情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敏感和对人生的感悟。整首诗平淡中透着深情,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通过月亮传达给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客从江南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客中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è cóng jiāng nán lái,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