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万重青嶂蜀门口,
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
低红如解替君愁。
叶如裙色碧绡浅,
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
推囚御史定违程。
译文:
在蜀门口的万重青山中,
一颗红花盛开在山顶上。
春天即将结束,我怀念家乡却未能回去,
这低垂的红花仿佛能替你解除忧愁。
叶子像裙子的颜色,碧绿如浅色绡缎,
花儿像芙蓉一样红艳精致。
如果这朵花能够说话,
那么囚禁中的御史必定会中止行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白居易在东川路上,为了回家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中以山枇杷花为景物,通过描绘花朵的形态和颜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远离家乡的苦闷之情。
诗的开头描绘了蜀门口的青山重叠,形成壮丽的景色,而山顶上却有一株鲜艳的红花,显得格外醒目。这种鲜红的花朵与周围的青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作者远离家乡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诗的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无法回家的遗憾。春天即将过去,回家的愿望却未能实现,作者心中的思乡情感愈发浓烈。同时,作者用红花的形象来寄托自己,认为这低垂的红花能够为他和他人解除忧愁。
接下来的几句以山枇杷花的形态来描绘,叶子像裙子的颜色碧绿浅淡,花儿红艳精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花朵的美丽。最后两句中,作者设想如果这朵花能够说话,那么被囚禁的御史必定会中止行程。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官员任命的不满,以及对诗歌表达力量的寄望。
整首诗以山枇杷花为主题,通过描绘花朵的形态和颜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困境的反思。同时,诗中借花寄托自身情感和对诗歌表达力量的期待,展现了白居易细腻的感受和对现实的思考。
“春尽忆家归未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ūn jǐn yì jiā guī wèi dé,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