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夏天初至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在的心情。
诗中描述了一幅夏天的景象。林中静谧,蚊子尚未孳生;池塘静谧,蛙鸣尚未响起。好天气让景色宜人,一整天都是晴朗而清澈的。春天的鸟儿仍然在歌唱,夏天的树木已经生满了新绿。作者静静地坐在水边,漫步在桥上。他自问自答,问自己过得是否适合,自己身为一个闲人,不值得被轻视。他预估收入能够满足他的开销,而生活则是日复一日地经营。饭饱了就惭愧伯夷,酒足了就对不起渊明。他活了别人的两倍寿命,财富也多过了百姓。只要有一个乐处,何况我身兼四者(颜子,伯夷,仲长统称“三皇五帝”)的优点。所以我自我安慰,哪怕老了,也还有情趣。
这首诗表现了白居易在夏日闲适自在的心境。他身处富足而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他自我解嘲,以幽默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身份和身处的境地。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个人心境的抒发,给人一种欣慰和舒畅的感觉。
“寿倍颜氏子”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首夏》,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òu bèi yán shì zi,诗句平仄:仄仄平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