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是唐代殷尧藩创作的一首诗词,内容描述了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的情景,并带出了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为:
越女收龙眼,
蛮儿拾象牙。
长安千万里,
走马送谁家。
诗中的“越女”指的是越国的女子,表示了她们慎重地收集龙眼这种珍贵的果实,而“蛮儿”则指的是边疆地区的少年,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拾取象牙这种奇珍异宝。
接着,诗中出现了“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的句子,这是诗人的思索之处。长安是唐朝的都城,远在千万里之外,而走马送谁家,则暗示着长安的繁华和庞大。这句诗意可以理解为诗人感慨时光流转,既有越国与边疆的儿童,又有长安的都市繁荣,而这背后的珍宝和财富又会被送去哪家。
这首诗词中的意境简约而深远,通过对越女、蛮儿、长安的描绘,诗人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跨越暗示着诗歌中不同世界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写实与想象的结合,折射出社会百态和人生变迁的意味。整首诗词篇幅短小,却表达了深沉的诗意。
“长安千万里”出自唐代殷尧藩的《偶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g ān qiān wàn lǐ,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