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古功名亦苦辛,
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
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
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
独守千秋纸上尘。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读史的思考和感慨。王安石认为,历代功名的追求都是困苦而辛苦的,而这些努力最终会归于何人?当时的历史记载往往模糊而错误,末世的俗务更加混乱,真实的历史被掩盖。所传承的历史只是糟粕,而非精华之美。丹青难以描绘出这种精神的追求。区区人们的智慧和意志怎能尽全功名的意义呢?历史只能在纸上尘封,不容易留下真实的痕迹。
赏析:
《读史》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功名的疑问。诗中的"读史"并非单指读历史书籍,更多地是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作者认为,历代追求功名的人都经历了艰辛和困苦,但最终功名归于何人仍是个谜。历史的记录被掩盖和扭曲,末世的繁琐事务更加混乱,真实难以辨识。糟粕所传的历史只是表面的东西,真正的精华却难以被描述,这种精神的追求无法被丹青所写。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无奈和苦涩,认为人们的智慧和意志无法完全体现在功名之中,历史只能被尘封在纸上,无法永久留存。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抒发内心感受的方式,表达了王安石对历史和功名追求的思考。它揭示了历史的扭曲和真实的难以捉摸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功名追求的深思和对传世之作的质疑。整首诗气势凝重,寓意深远,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的感觉。
“丹青难写是精神”出自宋代王安石的《读史》,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 qīng nán xiě shì jīng shé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