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二首》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诗。诗意描绘了僧舍的景象,表达了禅修者的宁静与自在。
诗人首先描绘了自己年轻貌美,双鬓尚未斑白的状态。然而,他却只能在这里和牛羊一起,看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流连于乡野之间,令人感到无奈。
接着,诗人描绘了僧舍的景色。在溪水旁的禅关之上,水与山融为一体,寂静中体现出僧人的宁静。春风吹来,一整天都没有来客,只有幽磬的声音和高飞的鸟儿回响在僧舍中。
诗词通过描绘僧舍的宁静与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他通过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静。整首诗的意境淡雅、静谧,给人一种静心禅修的感觉。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只言双鬓未蹉跎,
只叹牛羊送日何。
禅客不归车马去,
晚檐山色为谁多。
溪上禅关水木间,
水南山色与僧闲。
春风尽日无来客,
幽磬一声高鸟还。
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对禅修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心灵的宁静与平静。诗词通过描绘僧舍中的景象,提醒着人们要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同时,诗词也传递了一种追求自由、回归自然的意境。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与融合,诗人寻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并通过描绘僧舍的景象,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正是诗人对禅修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让这首诗词充满了诗意和赏析价值。
“禅客不归车马去”出自唐代赵嘏的《僧舍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án kè bù guī chē mǎ qù,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