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项移秦势自雄赏析

剪项移秦势自雄朗读

《韩信庙》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写的是对历史人物韩信的赞颂和反思。

诗中描述了韩信作为秦朝名将的辉煌事迹,从剪除项羽的势力到建立自己的秦国势力。然而,他最终仍然身穿平民布衣,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作者通过描述韩信寡妻和幼女的悲伤和遗憾,突显了韩信功绩无法得到应有的赞扬和认可的悲愤之情。

最后一句“却把馀杯奠蒯通”,则是韩信将剩下的酒杯敬给蒯通,蒯通是韩信的得力助手,也是唐代发明家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审视,表达了作者对韩信不被珍视和肯定这一现状的反思和揭示。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韩信的敬仰和对他辉煌事迹的赞美。

中文译文:
剪除项羽,移动秦国势力自成一派,
虽然身着布衣仍负有巨大的功劳。
寡妻和幼女都深感懊悔和遗憾,
却将剩下的酒杯敬给蒯通。

诗意和赏析:
《韩信庙》通过对历史人物韩信的赞颂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他功绩无法得到应有赞扬和认可的悲愤之情。韩信作为一个从剪除项羽势力到建立自己势力的英雄人物,却始终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尊重和地位。诗中描述了他的寡妻和幼女的遗憾和悲伤,突显了韩信辉煌事迹无法得到应有赞扬和认可。最后一句描述了韩信酒杯敬给蒯通,表达了他对得力助手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他功绩被埋没的悲壮场景。通过反思历史,作者呼吁人们对功勋人物给予更多的承认和尊重。此外,诗中的情感也让人产生共鸣,思考个人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是否得到适当的赞扬和认可。

总之,《韩信庙》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情感的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和反思,表达了对被埋没功绩和未能得到应有赞扬的反思和悲愤之情。

下载名句
(0)
名句主题:布衣
相关名句: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