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是宋代晁端礼的一首诗,描绘了春日里伊洛河的清澈波动和嵩山的秀丽景色,将这些自然景观与皇家的吉祥相连。诗中还表达了作者自豪的家世和对官职荣耀的向往。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伊洛清波,嵩山秀色,
伊洛河水清澈,嵩山的美景如画,
共与皇家为瑞。
它们都与皇家有着吉祥的联系。
挺生异质,亲逢盛旦,
自然生长得挺拔与众不同,亲临盛大的时刻,
簪缨旧传家世。
拥有古老的家族传承和荣耀。
雁炉烟里,罩一段、照人清气。
在雁炉的烟雾中,覆盖一段时间,照亮人们的清气。
烂金章、映紫绶,自是真官标致。
闪耀的金章,映射着紫色的官绶,真正具有官员的标志。
把朝廷缙绅屈指。
在朝廷中,非常少有人能比得上他,
多才多艺。
他才华横溢、多才多艺。
片言悟主,封侯赐璧,
仅凭片言之语就能理解君主的意图,被封为侯爵并赐予美玉,
君王自为知己。
君主自己视他为知己。
暂来卧治。
他暂时来到这里官职高位,
况廊庙、正多虚位。
而朝廷中,官职空悬多处。
看登庸,辅圣主、万年康济。
期待他登上重要官位,辅佐圣明的君主,使天下永远安宁。
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皇家荣耀,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官职荣耀和君主知遇之情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皇家象征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己的家世和才华,同时抒发了对于官位和功名的渴望。整首诗意蕴含深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社会地位和荣耀的渴望,展现了宋代士人的价值观和追求。
“嵩山秀色”出自宋代晁端礼的《上林春》,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sōng shān xiù sè,诗句平仄:平平仄仄。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