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姑苏台怀古》是一首元代的诗词,作者是萨都剌。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倚空台榭,爱朱阑飞瞰,百花洲渚。
云岭回廊香径悄,争似旧时庭户。
槛外游丝,水边垂柳,犹学宫腰舞。
繁华如梦,登临无限情古。
果见荒台落日,麋鹿来游,漫尔繁榛莽。
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
空铸千将,终为池沼,掩面归何所。
遗风千载,尚听侬歌白*。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姑苏台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慨叹。诗中通过描绘姑苏台的景色和历史氛围,展现了作者对古代繁华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失望之情。
诗的开头,作者站在高台上远眺,欣赏着朱红色的栏杆,俯瞰着百花洲的湖泊。接着,他提到云岭回廊的香径,表示这些景致虽然美丽,却无法与过去的庭院相比。
诗的第三句描述了槛外的游丝和水边的垂柳,作者暗示这些景物依然效仿着古代的宫廷舞蹈,但却只能算是在模仿,无法复制古代的风华。
第四句以“繁华如梦”来形容现实世界,登临高台仰望古代的辉煌。诗的下半部分,作者提到了荒废的台榭,夕阳下的景色,以及麋鹿在其中游荡。这些景象都暗示着过去的繁华已经消逝,现实世界变得荒凉和废弃。
接着,作者以“忠臣抉目东门上”来表达对古代忠臣的敬仰,他们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家卫国。然而,现实中的兵乱已经无法阻挡,古代的英雄最终也只能消逝。
诗的结尾,作者感慨万千,说现在的一切都被埋没在池沼之中,掩面无处可归。最后一句“遗风千载,尚听侬歌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遗风的敬重,希望能够聆听到过去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姑苏台景色的描绘和对古代辉煌的怀念,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和对过去的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古代和现实的差距,表达了作者对繁华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虚幻的认识。
“终为池沼”出自元代萨都剌的《酹江月 姑苏台怀古》,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wèi chí zhǎo,诗句平仄:平仄平仄。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