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一首魏晋时期的诗词,作者是应璩。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司隶鹰扬吏。
爪牙徒擢空。
折翅跃毛距。
宛鵛还入笼。
世人指为武。
谁复励严冬。
诗意:
这首诗以鹰为比喻,描绘了一个司隶(地方官署)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官员被比作鹰,展示了他们在权力斗争中的威严和迅猛的行动。然而,这些官员的努力最终没有实际收获,就像鹰在空中挥动爪子和翅膀却无法抓住任何东西一样。最后,诗人提到,这些被认为是有才能的官员最终会被限制在笼子里,无法再自由飞翔。
赏析:
这首诗通过鹰的形象,揭示了权力斗争中官员们的虚浮和无用。他们以为自己像鹰一样威猛,但实际上他们的努力徒劳无功,最终被束缚在权力的笼子里。诗人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当时官场腐败和功利主义的批评。诗中的“世人指为武”暗示了人们对这些官员的误解和称赞,而“谁复励严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有才能和正直的人们得不到重用的遗憾。
这首诗的意境简洁而深刻,通过对鹰的描绘,抨击了当时官场的丑恶现象。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批评和对于正直人士命运的思考都体现在其中。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了魏晋时期文人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谁复励严冬”出自魏晋应璩的《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fù lì yán dō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