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陈公美三首》是一首宋代苏洵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
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
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对陈公美的回答为题,表达了作者自身的遭遇和对君子行为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公孙(指公孙度)被放逐的情景,他在沧海滨牧羊,勉强聆听乡音,渐渐变老时前往西方的秦地。苏洵自问自己未能有所成就,只是长期辛勤劳作而已。他认为君子岂能隐遁,像孔子和孟子一样,都是旅居他乡的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公孙度的遭遇,以及自省自问的方式,展示了苏洵对君子行为的思考和态度。诗中的公孙度被放逐,沦为牧羊人,但他仍勉强倾听乡音,带着年迈的身躯前往秦地。这种情景反映了作者对于君子应当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看法,即使环境艰难,也不应该退缩。同时,苏洵也对自身的成就感到遗憾,自问自己未能成就大事,只是默默地辛勤劳作。最后,他以孔子和孟子作为例子,认为真正的君子是不会隐遁的,他们都是旅居他乡、为国家社会贡献的人。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君子行为的思考,反映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通过对公孙度和自身的对比,苏洵呼吁君子应当坚守初心、追求真理,不畏艰难险阻,为社会作出贡献。整首诗以淡定从容的语调展示了作者独特的人生智慧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君子岂必隐”出自宋代苏洵的《又答陈公美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ūn zǐ qǐ bì yǐ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