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是一首清代诗词,作者是曾燠。这首诗描述了一棵罗汉松的景象,并以此抒发了一些哲理和情感。
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而虚无的莲社(佛教寺庙),里面空无一人,只留下了一棵古老的罗汉松。罗汉松高耸挺拔,宛如与五位仙人并列而立,相互注视着,而它的须眉绿意盎然。
作者想象自己像一个虔诚的信徒,远远地侍奉着这位古老的罗汉松,但是作者自身的修行尚未达到三尺高,也就是说他的修为还不够高深。罗汉松被形容为一棵菩提树,超越了凡俗的草木。接下来提到了僧人彻底洗净了心灵,站在北涧(涧:河谷)之上吟唱,回应着南麓(山脚)上的回声。
作者称这位僧人为师,轻抚他的头顶,意味着对他的尊敬和敬意。这位僧人已经修行了千年,使得他的品性已经非常成熟。他并没有刻意追求神通,但他的变化却使人惊叹,超越了尘世的平凡。他的身体虽然老态盎然,但却充满了优雅和柔美的姿态,支离破碎,又有拳曲的形态。
诗中还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罗汉松的气势。罗汉松的气息如同香炉冉冉升起的云烟,声音则宛如石梁上奔腾的瀑布。最后,诗人提到罗汉松是六朝时期的栋梁之材,表达了对兴盛时期的荣耀的追忆和对衰落的忧虑。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罗汉松和表达对僧人的景仰,抒发了对修行和超越尘世的追求,以及对兴盛与衰落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将内心的情感和哲理意义融入其中,给读者带来一种超然的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长未三尺足”出自清代曾燠的《罗汉松》,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ǎng wèi sān chǐ zú,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