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偈七首》,作者是宋代僧人释法泉。这首诗的内容是借用佛教的概念和象征,表达了诸禅德之高远,以及年岁的逝去和春天的短暂。
中文译文:
来不来,去不去,
脚下须弥山,脑后擎天柱。
大藏不能宣,佛眼不能觑。
诸禅德,渐老逢春解惜春,
昨夜飞花落无数。
诗意:
这首诗使用了佛教的意象和思想,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和禅悟的体验。诗中的“来不来,去不去”是指人们的生死轮回,脚下的“须弥山”和脑后的“擎天柱”分别代表了世界和宇宙的存在。诗人认为,这些伟大的事物并不是通过大藏经(佛教经典)能够传达,佛眼也无法完全理解。而佛教的禅德则是在年岁渐老的时候才能逐渐领悟,对于春天的到来也不再过于留恋,昨夜的飞花落下了无数。
赏析:
这首诗使用了极简的表达方式,虽然字数不多,但内涵丰富。作者运用佛教的象征和哲思,把人生和世界的存在与虚无做对比,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禅悟的感悟。通过描述须弥山和擎天柱的壮丽景象,诗人向读者展现了世界的辽阔和无限,同时强调了尘世之外的境界和禅悟的高度。最后,诗人对于春天的到来以及花瓣的凋谢进行描写,表达了对于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的体验。
总之,这首诗通过佛教的象征和意象,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超越与寄托。
“脚下须弥山”出自宋代释法泉的《偈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ǎo xià xū mí sh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