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鹗山》原文:
东山空阔原野平,顺王养鸡贡高城。
秋天饥鹗未馔良,侧翅下攫殊无情。
守城壮士心孔恶,但夕窥兹捕鸡鹗。
雕弓一殿羽箭发,鹗也时从半空落。
山人学射艺渐精,遂使山无鹗鸟鸣。
却思色践侵吴日,何不令之射越兵。
《谢鹗山》中文译文:
东山广阔,原野平坦,顺王在高城养着鸡。
到了秋天,鹗却饥饿无法享受良食,它便侧翅俯冲,残忍地夺取食物。
守城的壮士们心中发狠,每天晚上都窥视着捕鸡的鹗。
展开雕弓,射出一箭,鹗常常从半空中坠落。
山里的人们学习射击技艺越来越精湛,终于山中再无鹗鸟的鸣声。
然而人们却在思念吴地的颜色,为何不让箭射击越国的敌兵。
诗意和赏析:
《谢鹗山》描绘了一个发生在东山的故事,通过写鹗与人类的矛盾,折射出作者的不满和怀念吴地的情感。
诗中以对鹗的描写为主线,通过鹗抢夺鸡食和守城士兵们的反击,展现了鹰与人的相互斗争。鹗是一种贪婪而残忍的动物,它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择手段地夺取食物,被士兵们视为威胁。而士兵们展开反击,学习射击技艺,最终使鹗在山中不再鸣叫,表达了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控制和征服的意志。
然而,在描绘这种斗争的同时,作者又表达了对吴地的思念之情。他提到“却思色践侵吴日”,暗示着他对吴地的乡土情怀。诗中的“色践侵吴日”意指吴地的美景,而“射越兵”则意味着对吴地的保卫之意。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诗中产生了一种凝聚力和归属感,揭示了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意蕴涵深远,通过描写鹗与人的斗争和思念故土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和故乡的矛盾情感。这种矛盾情感在宋代文人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相互交织,使诗中呈现出一种复杂而深沉的诗意。
“遂使山无鹗鸟鸣”出自宋代吴敏的《谢鹗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uì shǐ shān wú è niǎo mí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