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过汶溪义塾承萧国录有诗谨用奉答》是明代刘崧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汶溪新制小茅堂,
也种山楸间水杨。
舍近鸡豚还共食,
春来鱼鸟自相忘。
松阴客去书连屋,
花底莺啼酒满床。
却忆东华联辔出,
午门霜月漏声长。
译文:
秋天来到汶溪义塾,新建了一座小茅堂,
茅堂旁边种植了山楸和水杨。
离家近的人们一起吃鸡肉和猪肉,
到了春天,鱼和鸟却自顾自地忘记了彼此。
松树的阴影下,客人已经离去,书信连着屋子,
花朵下,黄莺在啼叫,床上满是酒。
我却回忆起从东华山出发的时候,
正午的宫门处,霜月的声音长久地流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时期刘崧在汶溪义塾度过的秋日景象。他描述了汶溪小茅堂旁的山楸和水杨树,以及人们共同的饮食生活。然而,随着春天的来临,自然界中的鱼和鸟却各自忘记了彼此。接着,诗人描述了离别后的情景,松树的阴影下书信仍然连在屋子里,花朵间黄莺在啼叫,床上满是酒。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从东华山出发的经历,在正午的宫门处,他听到了霜月的长久流淌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展现了汶溪义塾的秋日景色和校园生活的一些细节。通过描绘山楸和水杨树的种植、人们的共同食宿,以及春天鱼鸟各自忘却的情景,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和变迁。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离别后的情景,将诗词的情感推向了更深的层面,他回忆起自己从东华山出发的经历,并通过午门霜月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追忆。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自然和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光阴的流转,展示了明代文人的情感和思考。
“午门霜月漏声长”出自明代刘崧的《秋日过汶溪义塾承萧国录有诗谨用奉答》,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mén shuāng yuè lòu shēng zhǎ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