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七首》是明代陶望龄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食柏生香事有征,
吾生物化岂无凭。
笋乡嗜久枯同竹,
梵夹翻多瘦亦僧。
荤血断来余紫蓼,
衣冠抛尽只朱藤。
荒芜田业关何事,
已种南湖十亩菱。
译文:
吃下柏树的芽儿,产生了香气,这表明了有征兆的事情;
我的生命经历了物质的变化,岂会没有依据。
生长在笋乡,喜欢长久的干瘪像竹子一样,
梵夹(僧侣的衣物)翻动时,也多是瘦弱的僧人。
新鲜的鲜血一旦停止,只余下紫色的蓼草,
抛弃了衣冠的华丽,只剩下红色的藤蔓。
荒芜了田地和产业,关心什么大事呢,
已经在南湖种植了十亩的菱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物质变化和人生的思考。作者通过食用柏树的芽儿产生香气这一现象,暗示了生活中一些微小的迹象和线索,可能预示着未来的变化和发展。作者认为自己的生命也经历了物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必然有一定的依据和根据。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生活在笋乡,喜欢长久的干瘪,就像竹子一样。这里的竹子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品质。梵夹翻动时,多是瘦弱的僧人,这可能是在暗示人们追求精神境界的同时,也常常忽略了对物质生活的关注。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荤血断绝后,只余下紫色的蓼草,抛弃了华丽的衣冠,只剩下红色的藤蔓。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放弃,将重心转向更加纯粹和朴实的东西。
最后两句提到田地和产业荒芜,问关心这些有何意义,而已经在南湖种植了十亩的菱角。这里展示了作者对物质追求的淡化,将注意力转向了自然和简单的生活,寄托了对宁静和内心平和的向往。
总体上,这首诗词通过对物质变化和人生追求的思考,表达了对精神境界和内心平和的追求,呼唤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而真正关注内心的追求和人生的意义。
“吾生物化岂无凭”出自明代陶望龄的《览镜七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shēng wù huà qǐ wú pí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