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吟 和崔十八未贫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种一陇田,仓中有余粟。
不采一枝桑,箱中有余服。
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
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
是物皆有余,非心无所欲。
吟君未贫作,因歌知足曲。
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于知足的理解和感悟。诗人以自己的生活为例,描述了自己不种田地,却仓库里有充足的粮食;不采桑叶,却箱子里有足够的衣服。他的官职闲暇,远离忧虑和责任的束缚,身体安康,没有任何羁绊。诗中提到普通人每年要缴纳百户税,而他作为官员却能享受一年的禄俸。酒樽里不乏美酒,篱笆下依然盛开着菊花。白居易认为周围的物质世界都有充裕,而他的内心却没有无止尽的欲望。
在诗词的结尾,诗人自问此时的心境,不知道何时才能满足。这是对于知足常乐的反思,通过描述富足和满足的现状,诗人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他以吟诵的方式与崔十八共同思考这个问题,以歌唱的形式表达了对知足的颂扬。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示了他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白居易通过描述自己的物质富足和心灵满足,表达了知足常乐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引导读者反思追求财富和欲望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安宁。
“自问此时心”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知足吟 和崔十八未贫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wèn cǐ shí xī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