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起处是人家赏析

孤烟起处是人家朗读

《山村五绝》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居住在山村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领悟和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篱茅屋趁溪斜,
春入山村处处花。
无象太平还有象,
孤烟起处是人家。

烟雨濛濛鸡犬声,
有生何处不安生。
但教黄犊无人佩,
布谷何劳也劝耕。

老翁七十自腰镰,
惭愧春山笋蕨甜。
岂是闻韵解忘味,
迩来三月食无盐。

杖藜裹饭去匆匆,
过眼青钱转手空。
赢得儿童语音好,
一年强半在城中。

窃禄忘归我自羞,
丰年底事汝忧愁。
不须更待飞鸢坠,
方念平生马少游。

诗意与赏析:
《山村五绝》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生活在山村中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整首诗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并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和矛盾有所思考。

诗的第一联写道:“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这句表达了山村春天的美丽景色,山间茅屋旁的竹篱斜倚,处处盛开着花朵,展示了宁静、自然的乡村景象。

第二联写道:“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这句意味深长。诗中的“象”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象征太平盛世的象,二是指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不足。作者认为,即使在看似太平的时代,人们仍然无法摆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而“孤烟起处是人家”则暗示了人们在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追求。

第三联写道:“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烟雨和鸡犬声代表了平凡的生活场景,作者提出了一个反问:“有生何处不安生”,暗示着人们在任何环境下都会有烦恼和不安。但作者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由和纯朴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摆脱现实中的束缚。

最后两联写道:“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这部分描写了作者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对现实的反思。作者自称“老翁七十”,说明他已经年老,但仍然在田间劳作。他感到惭愧的是,尽管春山中的笋和蕨菜美味可口,但自己近来已经三个月没有食用盐了,意味着他的生活非常朴素和艰辛。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他抱怨自己在城中生活的时间太长,只有一年的时间中的一半能够在乡村中度过,感叹自己被现实所束缚,渴望自由的心灵和简单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纯朴生活的向往。诗词的意境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矛盾和不满,同时也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