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恐终身走道途赏析

直恐终身走道途朗读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歌野哭两堪悲,
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
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
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
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
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
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
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
不辞醉后饮屠苏。

译文:
行走唱歌野外哭泣,两者都令人悲伤,
远处的火光低垂,星星渐渐微弱。
病眼无法入眠,不是为了守岁,
乡音无伴,痛苦地思念归乡。

厚重的被褥脚底冰凉,感受到了重重霜露,
刚沐浴过的头发轻飘飘,感觉发丝稀疏。
非常感谢残烛不嫌弃客人,
孤舟一夜承诺相依。

南方来了三次岁月消逝,
直接担心终身都在行走途中。
年老了害怕看到新历日子,
打算退归,学习古人用的桃符。

烟花已经象征着青春的意义,
霜雪特意寻找病弱的客人。
只是将贫困和忧愁用于锻炼身心,
不辞醉后继续饮屠苏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除夕夜在常州城外的野宿景象,以及他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诗人采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乡愁和岁月流转的深深忧思。

诗的开篇,苏轼行走于野外,唱歌并哭泣,展现了他内心的悲伤。远处的火光低垂,星星渐渐微弱,给人一种寂寥和冷落的感觉。

接下来,苏轼提到自己的病眼无法入眠,不是因为守岁,而是因为思念乡音,感受到了孤独和痛苦。此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下半部分,苏轼描述了自己在寒冷的野外,感受到了严寒和孤独。他感谢残烛不嫌弃自己这个客人,表达了对温暖和照顾的感激之情。孤舟一夜的相依,表现出他在荒野中对人情的期盼和渴望。

接着,苏轼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年龄增长的担忧。他担心自己一生都在奔波和追逐,没有机会停下来享受安宁。他害怕面对新的历法,意味着时间的不可逆转和老去的不可避免。因此,他决定退归,学习古人使用的桃符,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安宁和守旧的方式。

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对于青春和生命的理解。烟花已经成为青春的象征,而霜雪却在寻找病弱的客人,暗示了有限的年华和生命的脆弱。然而,苏轼并不畏惧贫困和忧愁,而是将其视作锻炼身心的机会,他表示不会因为醉酒而放弃,继续饮用屠苏酒,展示了他的豪情和坚韧精神。

整首诗词以冷寂的夜晚野宿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感受,表达了对乡愁、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忧思。同时,诗中透露出苏轼坚韧不拔、追求自由和坚守传统的个性特点。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情而又富有哲理地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慨和人生态度。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