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湖二首》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乘船观赏湖景的情景,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观湖二首》
乘槎远引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须弥有顶低垂日,兜率无根下戴鳌。
释梵茫然齐劫火,飞云不觉醉陶陶。
朝阳照水红光开,玉涛银浪相徘徊。
山分宿雾尽宽远,云驾高风驰送来。
升霞影色欹残火,及物气焰明纤埃。
可怜极大不知已,浮生野马悠悠哉。
诗词的中文译文:
坐船远引来神仙客,万里清风上海涛。
回头望去不知沙界狭小,衣袂飘动仍感尘土高耸。
须弥山峰有顶低垂至日,兜率宝冠无根却戴鳌。
释迦牟尼茫然若劫火,飞云不觉陶醉欢快。
朝阳照在湖水上,红光绽放玉涛银浪相互徘徊。
山峰分开宿雾尽显广阔,云彩驾驭高风将我迎来。
夕阳升起,光影倾斜如残火,物体及其气息明亮如细尘埃。
可怜这极大的世界却不自知,浮生如同野马漫无目的地漂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乘船观赏湖景,感叹清风拂面,海浪翻涌,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妙。苏轼回首望去,不禁感慨沙界的渺小,但他仍然感受到了人类的伟大和追求的高度。他以须弥山为喻,揭示了人类的存在在宇宙中微不足道,而兜率宝冠则象征着人类的自负和虚妄。诗中提到的释迦牟尼和醉陶陶的飞云,展示了苏轼对佛教和自然的融入和追求,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
接下来,苏轼描述了朝阳照在湖水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给人以宁静和欢愉的感觉。山峰隔开宿雾,展现出广阔无边的景象,而云彩驾驭高风则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将苏轼送来。最后,夕阳升起,映照在湖水上的光影如残火,物体和气息明亮如细尘埃,呈现出一幅美丽而恢弘的画面。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苏轼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以湖景为背景,通过对船行、风浪、山峰、云彩和日出等元素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妙。同时,他通过对沙界的贬低和对须弥山、兜率宝冠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类自负和虚妄的批判。诗中还融入了佛教的元素,如提到的释迦牟尼和醉陶陶的飞云,展示了苏轼对佛教和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心境。它展示了苏轼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表达了他对自由和追求真理的渴望。整首诗词以景写情,以自然景色的壮丽和美妙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引发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云驾高风驰送来”出自宋代苏轼的《观湖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ún jià gāo fēng chí sòng lái,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