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鹰》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月鹰出笼,
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
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
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
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
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
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
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
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
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
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
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
吾闻诸猎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放鹰的情景,并融合了一些深层的意义。诗中的鹰象征着英雄或精英,而放鹰则象征着培养和驾驭这些英雄的过程。以下是对每个句子的解读: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这句描述了放鹰的时机选择,十月是秋季,草枯雉兔肥表示猎物丰富,是放鹰的好时机。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鞲是指箭囊,这句意味着鹰的控制完全在人的掌控之中,每次放鹰都能成功捕获猎物,没有任何失误。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这两句描述了鹰的速度和力量,翅膀快如风,爪子锐利如锥,显示出鹰的猎食能力和凶猛。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这句表达了鹰本来是自然界的一种鸟类,但现在被人所驯养和利用,成为人类的财富和资产。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这两句强调了驯养和驾驭鹰的技巧和方法。诗人认为,只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方法,驯服和利用鹰是相对容易的。而关键在于抓住鹰的天性和特点,并在鹰饥饿或饱食时进行控制和训练。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这句表达了驯养鹰的一个重要原则,不能让鹰吃得太饱或太饿。鹰如果过于饥饿,就会力量不足,无法捕获猎物;而如果过于饱食,就会不再听从人的指挥,背离人类的驾驭。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这两句再次强调了饥饿与控制的关系。鹰在饥饿状态下会更加积极地追逐和攻击猎物,而如果鹰已经吃饱,就需要用绳索来限制它的飞行。这样,鹰的爪和翅膀的功劳就能够被人类所利用,而人则可以坐享其成。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驭养英雄和精英的方法的思考。他认为,像驭养鹰一样,驭养英雄和精英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他强调不要轻视一些平凡的言语和经验,因为他曾听到猎师们的经验之言。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放鹰的情景,表达了对于驭养英雄和精英的思考。诗人认为,驭养英雄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抓住他们的天性和特点,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控制和训练。同时,他也强调驭养英雄的过程需要谨慎和智慧,不能过于饥饿或过于饱食,需要平衡掌握。整首诗以鹰为喻,探讨了驭养英雄和精英的艺术,具有启发和思考的价值。
“百掷无一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鹰》,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ǎi zhì wú yī yí,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