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吟不改调赏析

长吟不改调朗读

《定惠颙师为余竹下开啸轩》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啼鴂催天明,喧喧相诋谯。
暗蛩泣夜永,唧唧自相吊。
饮风蝉至洁,长吟不改调。
食土蚓无肠,亦自终夕叫。
鸢贪声最鄙,鹊喜意可料。
皆缘不平鸣,恸哭等嬉笑。
阮生已粗率,孙子亦未妙。
道人开此轩,清坐默自照。
冲风振河海,不能号无窍。
累尽吾何言,风来竹自啸。

中文译文:
黎明时分啼鹃声催促天亮,喧嚣声彼此诋毁着谯楼。
暗蛩默默地哭泣着漫长的夜晚,唧唧声彼此相互悼念。
风中的蝉鸣清脆动人,长吟声不改变调子。
土中的蚯蚓虽无肠胃,却自始至终发出叫声。
红背鹞贪婪的声音最卑鄙,喜鹊的意图可预料。
它们都因为不平而鸣叫,哭泣和嬉笑都一样。
阮生(指作者自己)早已粗率随性,孙子的才华也未能妙绝。
道士开启这个小轩子,静静地坐着自己反思。
即便冲击着风浪,无法发出空洞的声音。
我已经说尽了,还有什么可言的呢?风来了,竹子自己开始鸣叫。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界的声音为主题,通过描绘不同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描述了黎明时分啼鹃的声音、谯楼上的争吵声、夜晚中蛩虫的哭泣声、蚯蚓在泥土中的叫声等。这些声音通过对比和对照,展示了世间事物各自的本性和特征。作者对这些声音进行了评价,认为风中的蝉鸣声最为清脆动人,而红背鹞的声音最为低俗卑鄙。他指出这些声音的出现都是因为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原因,有的是由于痛苦和哀伤,有的则是嬉笑和欢乐。

在最后几句中,作者谈到了自己和孙子的才华,并以阮生自称,暗示了自己的粗率和随性。他认为即使是孙子的才华也不能妙绝,而他自己坐在开启的小轩子里,默默思考着。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无言,风来了,竹子自己开始鸣叫,仿佛在告诉我们,存在于自然中的声音是最真实和自由的,而人类的言语和表达却常常受到限制和束制。

整首诗以声音为线索,通过对不同声音的描绘和评价,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不平等和人生无奈的思考。作者以自然界中的声音作为对比,表达了对人类语言和表达的限制和虚无感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审视。

下载名句
(0)
名句主题:天明唧唧改调自终
相关名句: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