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写下三章乞求越州,想要去看万壑交流之美。但让造物主开辟山脉的骨架,已经见证了天吴涌动浪头(石中似乎有海兽的形状)。尽管脚踏道路、挖掘池塘也能达到一定效果,但要使玉川弯曲成收敛之势却很难。洛阳的泉石现在由谁主宰,不要学痴人李白和牛郎一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苏轼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并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力量和造化的敬畏。
赏析:
1. 诗词开篇,苏轼希望得到越州的机会,以便亲身去探寻大自然的美妙。这里的越州可以理解为一个蕴含着山川湖泊的地方,寓意着苏轼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2. 接着,苏轼用"造物开山骨"来形容大自然的力量和造物主的智慧。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使人们意识到自然的伟大和无穷的能量。
3. "已见天吴出浪头"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某个地方看到了天吴(指长江)的波浪翻腾。这里的“石中似有海兽形状”指的是苏轼在一块石头上看到了海兽的形状,这种描写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4.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通过比较道路上的凿池和玉川的曲折,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的局限性。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凿池塘来改变环境,但是要使玉川像收敛一样弯曲却很难,这里的玉川可以理解为自然的河流或水道。
5. 最后两句"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表达了苏轼对人类的警示。洛阳泉石指的是洛阳的名胜景点泉石山,苏轼直言不讳地提到了洛阳泉石今谁主,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权已经不再属于洛阳。而“莫学痴人李与牛”则是指不要像李白和牛郎一样,盲目地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而是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景仰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保护自然的主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苏轼表达了他对自然壮丽景观的渴望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造物主智慧的赞颂,又警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并避免过度干预自然的行为。
“且凭造物开山骨”出自宋代苏轼的《同前》,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ě píng zào wù kāi shān gǔ,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