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是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暮春的风景和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
译文如下: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初春的景色,正值三月三日。时间匆忙流转,我已经度过了半个世纪。我想找些伴儿,一起去游玩,但却没有好的伴儿可以陪同。漂泊在江上,我感到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只能黯然返回船上。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暮春风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感。暮春的景色,使人感受到时光流转的迅速,让人不禁思考自己在这个流世中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作者想要找些伴儿,一起闲逛游玩,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伴儿,这使他感到一种孤独与无奈。半江惆怅却回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迷茫。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心情,带给读者一种深深的思索和共鸣。诗词中的“三月三日”也有着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上巳节”的寓意,呼应了作者的情感。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而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体现了唐代文人常抒发情感诉说自己心声的特点。
“欲作闲游无好伴”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三月三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ù zuò xián yóu wú hǎo b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