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岭势巍巍,莲峰太华齐。
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低。
松柏月中老,猿猴物外啼。
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
中文译文:
登上半山亭,山势雄伟壮丽,莲花峰与太华山齐峙。
倚栏杆,红日早已升起,回首望去,白云低垂。
松树和柏树在月光中显得古老沧桑,猿猴在远处啼叫。
禅师吟咏结束之后,指引着千古迷惑的人们。
诗意和赏析:
《半山亭》是苏轼在游览半山亭时的所感所思。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思想情感,展现了苏轼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句“登岭势巍巍,莲峰太华齐”,描绘了山峰的雄伟壮丽之势,莲花峰与太华山并列,表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景观的赞叹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凭栏红日早,回首白云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禅悟和对人生的思考。红日升起,诗人倚栏而望,回首望去,白云低垂,形成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第四句“松柏月中老,猿猴物外啼”,通过描绘松柏树在月光下的古老形象和远处猿猴的啼叫声,给诗词增添了一种静谧和禅意,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人世的疑问。
最后两句“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表达了苏轼对禅宗智慧和诗歌力量的崇敬。禅师吟咏结束后,他的诗歌指引着千古迷惑的人们,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索。
整首诗词以景写情,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感悟,抒发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并融入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寄寓了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追寻。
“莲峰太华齐”出自宋代苏轼的《半山亭》,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ián fēng tài huá qí,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