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诗》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传说中的仙人或神明,他在陈芳国(指唐朝)执掌文化,经历了九夜的沉思,用神秘的麟篆(一种古代印章的文字)书写了一篇诗文。这篇诗文传遍了扶桑(指日本),使得仙人享受到了来自天际的福祉。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石文诗
诗王本在陈芳国,
九夜扪之麟篆熟。
声振扶桑享天福。
诗中的"诗王"指的是那位执掌文化的仙人或神明。他的存在地是陈芳国,这里代表唐朝,唐代被誉为文化繁荣的时期。"九夜"表示仙人在思考和创作的过程中度过了九个夜晚,显示了他用心良苦。"扪之麟篆熟"说明他使用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字——麟篆来书写,而且非常熟练。"声振扶桑"表示这首诗文的声音传遍了扶桑,指的是日本。"享天福"说明这位仙人由于他的创作而得到了来自天际的福祉和赞誉。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仙人创作的过程和影响范围,表达了对文化的赞赏和尊重。仙人以其高超的才华和创作力量,将自己的作品传播到遥远的地方,获得了来自天际的祝福和荣耀。这首诗词也体现了杜甫对文化传播和影响力的思考,以及对文人和诗人的敬意和向往。
“九夜扪之麟篆熟”出自唐代杜甫的《石文诗》,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ǔ yè mén zhī lín zhuàn shú,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