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上闻笳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何处吹笳薄暮天?
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
苏武争禁十九年。
海路无尘边草新,
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
独感离乡万里人。
胡雏吹笛上高台,
寒雁惊飞去不回。
尽日春风吹不散,
只应分付客愁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边疆的景象和边疆生活带来的离愁别绪。诗中的笳声象征着边关的警戒和军事活动。第一首诗表达了笳声的穿透力,笳声传遍边疆的天空,没有一只鸟和狼烟可以掩盖它。旅人一听到这声音,心头就充满了苏武的忧思,仿佛经历了苏武在北方边疆被囚禁长达十九年的艰辛。
第二首诗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大海之路没有尘埃,边境的草木蓬勃生长。然而,无论是荣耀还是凋零,都无法看到绿杨的春天。夕阳下的白沙引发愁云升起,孤独感受着离乡万里的人。
第三首诗描写了胡雏吹笛的情景,高台上的笛声让寒雁惊飞而去,再也不回。整日吹拂的春风无法吹散心头的忧愁,仿佛笛声分付了客人的忧愁似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苦难和离愁,通过笳声、自然景观和笛声等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笳声象征着边疆的战事和警戒,它的声音穿透力强,让人无法忽视。苏武被囚禁十九年的经历,成为了旅人听到笳声后心头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苏武的敬仰和对边疆艰辛生活的同情。
诗中描绘的边疆景观,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情。海路无尘边草新,表达了边疆的宽广和生机,但荣耀和凋零都无法看到绿杨的春天,暗喻着在边疆的人们无法享受到平静安宁的生活。
最后一首诗通过胡雏吹笛的情景,表达了离愁别绪。笛声惊飞了寒雁,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春风吹拂,却无法吹散内心的忧愁,这种忧愁仿佛被笛声分付给了客人,强调了离愁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杜牧对边疆生活的思考和对离愁的感慨,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和声音,将读者带入了边疆的苦难和离别之中。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都相对清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边疆生活的同情和对离乡别井的深切感受。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杜牧细腻而深沉的诗人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疆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的普遍存在。
“苏武争禁十九年”出自唐代杜牧的《边上闻笳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ū wǔ zhēng jìn shí jiǔ niá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