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
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
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
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山的情景和感受。诗人离开了繁忙的城市,来到大自然中,观赏着山脉的清新景色。他穿行在苍翠的树林之间,体验着大自然的宁静。他以平和的心态,吟咏着楚地的诗文传统,借用吴地的吟咏方式,融合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诗人欣赏到了傍晚山岭的美丽景色,同时聆听到寒冷泉水发出的悦耳声音。诗人感叹,有谁能和他一样真切地体会到这份真实的意境,即使是疲倦的鸟儿也在寻求这样的宁静。
赏析:
《山行》通过描绘山行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诗人离开尘嚣,回归自然,体验山水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他通过选择楚地的平头诗体和吴地的吟咏方式,展示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诗意的丰富。同时,诗人通过寒泉仍好音的描写,将自然景观与音乐相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意境的追求,他希望能与其他人共同分享这种体验,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通过将倦鸟亦幽寻与谁同此真意相对应,诗人在表达自己的孤独感的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于心灵寄托和共鸣的渴望。
总的来说,《山行》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王安石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首诗通过山水描写、文化融合和情感表达,传递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感。
“长耳嗣吴吟”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山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ǎng ěr sì wú yí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