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九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钟鼓非乐本,本末犹相因。
仁声入人深,孟子言之醇。
如何贞观君,从古同隋陈。
风俗不粹美,惜哉世无臣。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九个寓言,旨在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道德缺失以及朝廷政治的忧虑和批评。诗中指出,钟鼓原本是用于庆祝和表达喜悦的乐器,但现在被滥用于权力斗争,本末倒置。然而,仁慈的声音才能深入人心,正如孟子所言。诗人提到了贞观时期的贤明君主,暗示他们审时度势、治理有方,与隋朝和陈朝的贤明君主相似。最后,诗人感叹当时社会的风俗不纯,缺乏真正的美德,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忠臣了。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和政治状况的思考和批评。通过对钟鼓的象征性描述,诗人揭示了当时权力斗争的陋习和本末倒置的现象,抨击了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诗中提到仁慈的声音深入人心,强调了仁爱和道德价值的重要性。通过对贞观时期君主的赞扬,诗人暗示了他对理想的统治者和政治环境的向往。最后,诗人对社会风俗的不纯和缺乏忠臣的遗憾,表达了对时代的失望和对社会美德的渴望。
这首诗词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和政治现象的关切和批评。它展示了王安石作为文学家和改革家的思想和情感。整首诗词婉约而含蓄,言简意赅,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钟鼓非乐本”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寓言九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hōng gǔ fēi lè běn,诗句平仄:平仄平仄仄。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