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游锺山》
作者:王安石(宋代)
两山松栎暗朱藤,
一水中间胜武陵。
午梵隔云知有寺,
夕阳归去不逢僧。
中文译文:
两座山峰上长满了松树和栎树,红藤蔓蔓蔓延。
一条河流从中间穿过,胜过了武陵山水的美景。
中午的钟声隔着云雾传来,我知道那里有一座寺庙。
夕阳西下,我回去的路上没有遇到僧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玩锺山的景象,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和宁静。诗中的"两山"指的是山峰,树木茂盛,其中松树和栎树隐没在红藤之中,形成了一幅浓密的画面。"一水中间"是指一条河流从两座山之间穿过,作者认为这条河流的美景胜过了著名的武陵山水。午时的钟声从远处的寺庙传来,隔着云雾回荡在空中,这使得作者意识到寺庙的存在。而夕阳西下时,作者回去的路上却没有遇到僧人,表达了寂静和宁谧的意境。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色和寺庙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宗教信仰的感悟。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并通过寺庙和僧人的形象,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整首诗以景写人,以物寄情,使读者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午梵隔云知有寺”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游锺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ǔ fàn gé yún zhī yǒu sì,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