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三战败不羞》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三战败不羞,一官迁辄喜。
古人思慰亲,愧辱宁在己。
於陵避兄食,织屦仰妻子。
思义有相权,洁身非至理。
中文译文:
三次战败不感到羞耻,只要一次官职提升就高兴。
古人思念慰问亲人,感到耻辱不应该归咎于自己。
在陵墓中避免吃兄弟的食物,亲手织鞋仰赖妻子。
思考仁义与权谋的关系,保持清白并非绝对正确。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反思和个人追求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三战败不羞,一官迁辄喜",表达了作者对失败的不羞愧和对官职提升的喜悦之情。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竞争激烈的现实,人们往往只关注个人的得失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价值。
其次,诗中提到"古人思慰亲,愧辱宁在己",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怀念和对自身的愧疚之情。这说明作者思考过去的时代,认为古人更注重家庭和亲情的关怀,而现代人则更加自私和功利。
接着,诗中提到"於陵避兄食,织屦仰妻子",表达了作者在境遇艰难时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亲人的支持。作者选择避开兄弟的食物,自己织鞋来维持生计,同时仰赖妻子的支持,展现了一种坚韧和自立的精神。
最后,诗中提到"思义有相权,洁身非至理",表达了作者对仁义和权谋之间的思考。作者认为仁义是重要的,但权谋也不可忽视。他认为保持清白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绝对正确的行为,暗示了在现实中妥协和权宜之计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时代现实的反思,探讨了官场竞争、家庭关怀以及仁义与权谋之间的关系。它提醒人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得失,还要思考更广泛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愧辱宁在己”出自宋代王安石的《三战败不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uì rǔ níng zài jǐ,诗句平仄:仄仄平仄仄。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