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中文译文:
一水奔流叠嶂开,
谿头千步响如雷。
扁舟费尽篙师力,
咫尺平澜上不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辛弃疾在游览武夷山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水势汹涌、山峦重叠的景象,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划船的困难。诗人通过描写水流奔腾、山峦叠翠的景色,以及船只费力而不能前行的情景,表达了他在旅途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挫折。
首句“一水奔流叠嶂开”描绘了水流奔腾的景象,山峦层层叠叠,给人以壮丽的感觉。接着,“谿头千步响如雷”揭示了谷口水声的宏大,如雷鸣般震耳欲聋。这些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接下来的两句“扁舟费尽篙师力,咫尺平澜上不来”则表达了诗人在船只上所遇到的困难。扁舟指的是轻巧的小船,篙师指的是划船的人。诗人通过描述船只费尽力气却无法前行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整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感受为主,通过对水流、山峦和船只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中困难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形容词的修辞手法,如“奔流叠嶂”、“谿头千步”等,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音乐感。
这首诗词展现了辛弃疾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咫尺平澜上不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ǐ chǐ píng lán shàng bù lá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