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暮春)》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渐渐老去的景象。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春天已经过去,春服何时才能穿上。
河水弯曲,波浪平静,蕉叶摇曳稳定,
舞雩祭祀的风轻柔,纻罗轻盈飘扬。
陶醉于歌颂和平的乐声,
细雨已过,无处不见农耕的忙碌。
百舌鸟无声,桃树李树的花已尽,
在深深的柘树林中,鹁鸪鸟鸣叫。
春天的色彩都属于芜菁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春服指的是春天的装束,暗示着春天已经过去,时间不可逆转。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河水、蕉叶、舞雩等形象描绘,表达了春天的渐渐消退和万物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丝忧伤,花已尽、鸟无声,暗示岁月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变迁,人们应该珍惜时光,抓住当下。
赏析:
苏轼以独特的笔触刻画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致入微,如河水的弯曲、蕉叶的稳定、舞雩的风轻柔等,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展示了春天的消退和万物成熟的过程,传达了岁月流转的无情和人生短暂的主题。
诗的后半部分呈现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百舌鸟无声、桃李花已尽,表达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柘林深处鹁鸪鸣的描写,则映衬出自然界中另一种生命的存在和声音的传递。作者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整首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以物写人,以自然景物的变化折射人生的变迁,唤起读者对时光流逝和珍惜当下的思考。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春天景象,同时也带给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曲水浪低蕉叶稳”出自宋代苏轼的《望江南(暮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ǔ shuǐ làng dī jiāo yè wě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