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庐》是宋代文人陆游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僧庐土木涂金碧,四出徵求如羽檄。
富商豪吏多厚积,宜其弃金如瓦砾。
贫民妻子半菽食,一饥转作沟中瘠,
赋歛鞭笞县庭赤,持以与僧亦不惜。
古者养民如养儿,劝相农事忧其饥。
露台百金止不为,尚媿七月周公诗。
流俗纷纷岂知此,熟视创残谓当尔。
杰屋大像无时止,安得疲民免饥死!
诗词中描绘了僧庐的富丽堂皇,土木涂金碧,富丽堂皇。然而,四周的百姓却过着贫困的生活,富商豪吏积蓄厚重,却不顾弃金如瓦砾。贫民的妻子只能吃半碗菽粟,一旦饥荒来临,就变得瘦弱不堪。县庭为了赋税和征收,鞭笞百姓,甚至与僧侣一样不惜苦心。
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贫富悬殊的现状。古代的统治者把养育民众视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一样,劝勉大家从事农事,忧虑他们的饥饿。而现代社会,百姓的疾苦被忽视,甚至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诗人以周公的《七月》诗为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愤慨和不满。
流俗纷纷的人们,又怎么会懂得这些道理呢?他们习以为常地看待社会的创伤,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高楼大厦和高大的佛像不断涌现,而穷苦百姓却无法解脱饥饿的困境。
整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状的揭示,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百姓的关切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同时,诗人也对富商豪吏和流俗纷纷的人们提出了反思,呼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人民的福祉。
“古者养民如养儿”出自宋代陆游的《僧庐》,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ǔ zhě yǎng mín rú yǎng ér,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