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通州》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淮水淮山阻且长,
孤臣性命寄何乡。
只从海上寻归路,
便是当年不死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文天祥作为一个孤独的臣子,面对淮水和淮山的阻隔,他将自己的性命寄托于何处。他决心只身从海上寻找回家的路,因为这条路就是他当年选择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方向。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文天祥坚定不移的忠诚和不屈的精神。淮水和淮山象征着他与家乡的隔离和困境,但他并不气馁,而是选择了从海上寻找回家的道路。这种决心和勇气展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诗中的“不死方”一词,意味着他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屈服于敌人。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在宋代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了后来的人们所推崇和赞美的对象。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文天祥的困境和他的选择,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和感人力量的作品,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正义和坚定的信念。
“便是当年不死方”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发通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iàn shì dāng nián bù sǐ fā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