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稻收朝食乏赏析

水国稻收朝食乏朗读

《雁》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这首诗词描绘了雁的飞行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知时避就物之难,
千里萧萧振羽翰。
水国稻收朝食乏,
海天霜重夜飞寒。
烟云秋去南山暖,
风日春归朔野宽。
九万腾凌那可测,
弋人矰缴漫多端。

诗意:
这首诗词以雁的飞行为主题,表达了雁群在不同季节中的迁徙和生存困境。诗人通过雁的形象,寄托了自己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知时避就物之难,千里萧萧振羽翰。”表达了雁群凭借着对季节的敏感和智慧,能够避开困难和危险,展翅高飞千里。这里雁的形象象征着智慧和勇气。

接下来的两句“水国稻收朝食乏,海天霜重夜飞寒。”描绘了雁在冬季飞行时的艰辛。水国稻收,意味着雁在南方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海天霜重则暗示了夜晚的严寒。这些描写增强了诗中的寒冷感,同时也表达了生存的压力和艰辛。

接下来的两句“烟云秋去南山暖,风日春归朔野宽。”则描绘了雁在春秋季节的归来和离去。烟云秋去,南山暖,表达了雁在秋季南飞时,寻找温暖的归宿。而风日春归,朔野宽,则表达了雁在春季北归时,迎接宽广的原野。这些描写展示了雁群迁徙的景象,同时也传递了季节更替和生命循环的意味。

最后两句“九万腾凌那可测,弋人矰缴漫多端。”则表达了雁的数量之众和人类对雁的捕猎。九万腾凌,意味着雁群数量众多,难以计数。而弋人矰缴漫多端,则暗示了人类对雁的捕猎和困扰。这里诗人通过对雁的数量和人类的干预的描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雁的形象,描绘了雁群的迁徙和生存困境,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思考。通过对季节、食物和人类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