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不成芦赏析

竹笋不成芦朗读

《侯元功问讲学之意》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讲学和学问的意义以及表达了对学术进展和个人成长的思考。作者以一系列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他对学问的理解和感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精妙的比喻和隐晦的意象,展示了黄庭坚对学问和学术的思考。以下是对每个意象的解析:

1. 金声而玉振,从本用圣学。
这句表达了黄庭坚对学问的崇高价值的认同。金声代表珍贵而美妙的音乐,玉振则象征高贵的品德和学问修养。从本用圣学,则强调学问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圣贤的学问和道德。

2. 石师所未讲,赤子有先觉。
这句说明了学问的普及和传承的重要性。石师未讲指的是一些重要的学问和知识还未被传授。赤子有先觉则表达了即使是年幼无知的孩子,也能够敏锐地领悟到学问的重要性。

3. 丝直则为弦,可射可以乐。
这句通过比喻丝和弦的关系,表达了学问需要得到正确引导和调整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丝直了,弦才能够被用来射箭和奏乐,暗喻学问需要经过整理和修正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4. 竹笋不成芦,白珪元抱璞。
这句用竹笋和芦荟的比喻,描述了学问的发展和成长过程。竹笋代表年轻的学子,芦荟则代表成熟的学者。白珪元抱璞则表示即使是未经雕琢的玉石,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5. 匏瓜不能匏,其裔犹为瓟。
这句用匏瓜和瓟的比喻,表达了学问的传承和发展。匏瓜是一种质地坚硬的瓜果,而瓟则是匏瓜的后代。这里暗示即使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学问的价值依然存在。

6. 土俗颇暖姝,西笑长安乐。
这句描述了不同地方和文化对学问的态度和追求。土俗颇暖姝指的是乡野文化的温暖和纯洁,而西笑长安乐则代表都市文化的繁荣和欢乐。这里暗示了学问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7. 革无五声材,终然应宫角。
这句通过比喻革和五声的关系,表达了学问需要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革指的是革新和变革,五声则代表音乐的五种音调。应宫角则表示学问需要与时俱进,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8. 木人得郢工,鼻端乃可斲。
这句用木人和郢工的比喻,强调了学问需要专业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木人代表未经加工的木材,郢工则是擅长雕刻木材的工匠。鼻端乃可斲则表示只有经过精心的加工和锻炼,学问才能够展现其真正的价值。

综合起来,黄庭坚通过一系列比喻和隐喻,表达了对学问和学术的思考和认识。他强调了学问的崇高价值、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学问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和经过精心修炼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这首诗词饱含哲理和意境,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反思。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