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独贤从是出荒城,
下马携筇上石层。
幽洞寻花疑阮肇,
断崖长啸想孙登。
欲超浮世挂冠绂,
未决重云抚剑棱。
经雨晓烟寒索寞,
顺风樵叟震碐磳。
山形春到添高秀,
瀑溜冰消转沸腾。
行有流移携襁褓,
坐看憔悴拾薪蒸。
素餐每愧斯民病,
改作常为法吏绳。
官小责轻须自慰,
得逢佳处几人曾。
中文译文:
孤独的贤才从荒凉的城市出发,
下马带着竹杖登上层峦石岩。
在幽深的洞穴中寻找花朵,仿佛看到了阮肇,
站在断崖上长啸,想起了孙登。
渴望超越尘世的名利,但仍挂着冠绂,
心中犹豫着,手抚重重云雾中的剑锋。
经历了雨水,黎明的烟雾中寒冷而寂寞,
顺着风声,樵夫的斧头震撼着山谷。
山峰的形状在春天变得更加峻峭美丽,
瀑布的冰消融,转变为沸腾的水流。
行走中带着流离失所的人们和婴儿,
坐下来看着憔悴的样子,捡起柴火蒸煮。
素朴的饭食每次都感到惭愧,
改变为常做法律的官吏束缚。
官职微小,责任轻微,需要自我安慰,
在得到美好的时刻,有几人曾经历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山林、洞穴、断崖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自己超越尘世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孤独贤才代表了黄庭坚自身的心境和追求。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诗人离开繁华城市,独自上山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和幻想,通过寻找花朵和长啸来联想到历史上的文人阮肇和孙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向往和敬仰。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山水的美景,如山形的高秀、瀑布的冰消转沸腾,表达了自然的壮丽和变化。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流离失所的人们和自身处境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索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他以素朴的饭食来自责,认为自己应该为民众的疾苦感到愧疚,并决心改变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位能够为民众公正执法的官吏。尽管官职微小、责任轻微,但诗人仍然寻找自我安慰,同时也渴望在美好的时刻能有几人能够体会到这种心境。
整首诗以山水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追求,同时融入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诗中的孤独贤才形象代表了诗人自身的心境和追求,使诗意更加深邃和丰富。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通过描绘山林、洞穴、断崖等景物,以及表达对历史文化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世界。同时,诗词的意境深邃、意义丰富,值得欣赏和品味。
“山形春到添高秀”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xíng chūn dào tiān gāo xiù,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