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答陈元舆》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平生所闻陈汀州,蝗不入境年屡丰。
东门拜书始识面,鬓发幸未成老翁。
官饔同盘厌腥腻,茶瓯破睡秋堂空。
自言不复娥眉梦,枯淡颇与小人同。
但忧迎笑花枝红,夜窗冷雨打斜风,
秋衣沈水换薰笼。
银屏宛转复宛转,意根难拔如薤本。
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一生听闻陈汀州,蝗虫年年丰收不断。
东门拜书初次相识,头发尚未全白成老人。
官饔与我同盘厌倦油腻,茶瓯破了却无人入眠的秋堂。
自言自语不再有娥眉的梦,平淡无奇与小人相似。
但我忧虑中迎接着笑蔷薇盛开,夜晚窗前冷雨斜风。
秋天的衣裳湿透,换上熏香的袱笼。
银屏宛转又宛转,思绪根深蒂固如同薤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戏谑的口吻回答了陈元舆的提问。陈元舆可能是向黄庭坚请教或寻求帮助,而黄庭坚则以诗词的形式作出回应。
诗中黄庭坚先谈论了陈元舆的家乡陈汀州,说那里的蝗虫年年丰收,似乎在暗示陈元舆所处的环境富饶。
然后黄庭坚提到自己初次拜见陈元舆,称赞自己的头发还未全白,还未老去,表达了对年轻的自豪。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自己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平淡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小人的不屑。黄庭坚通过描述自己的内心状态,暗示了他对于一些世俗事物的淡漠和超然态度。
然而,诗的最后几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忧虑和追求。他提到迎接笑蔷薇盛开,即使在夜晚的冷雨和风中。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前面的厌倦和淡漠形成了对比,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思考。
最后两句诗以银屏和薤本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思绪的纷繁复杂和难以摆脱的困扰。银屏的反复转动和薤本难以拔除的根,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无法解脱的境地。
整首诗以戏谑和夸张的语气,通过对自己和陈元舆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既有对世俗的厌倦和小人的嗤笑,也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黄庭坚以自嘲和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世俗的矛盾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秋衣沈水换薰笼”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戏答陈元舆》,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qiū yī shěn shuǐ huàn xūn ló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