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多骑内厩马赏析

士卒多骑内厩马朗读

诗词:《瘦马行(一作老马)》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中文译文:
东郊的瘦马使我感到忧伤,它的骨骼坚硬,像一堵墙壁。
绊蹄欲行,却又转向侧身,它是否有意思地奔腾起来?
仔细看,鞍上的六个官印和字迹,是众多路旁行军的痕迹。
皮肤干瘪脱落,沾满杂泥和污垢,毛发暗淡,凄凉地融入雪霜之中。
去年我奔波追逐剩余的敌寇,骏马骢马不习惯也无法带回来。
士兵们多骑着内厩的马,我感到忧虑,担心这些瘦弱的马是否能够抵挡战乱。
当时我在一块大石上误踏一蹶,放任不理,没有谨慎保护,无法预料会失去这匹马。
看到人们惋惜地说这匹马若在哀求,失主却错失了重要的光辉。
寒天里遥远地放飞的雁作伴,夕阳西下时却不见乌鸦回巢,它们啄食着伤口。
希望有人家能够养育它,愿意永远得到怜惜,我会再次尝试,等待明年春草的生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创作的,以叙事的方式抒发了对瘦马的深情和对历经战乱后的痛苦之感。诗中通过描写瘦马的形态、状态以及作者与马之间的情感,折射出战乱年代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类在动荡中的疲惫和希望。

首先,诗中的瘦马被用作一种象征,代表了在战乱中所受的苦难和摧残。它的骨骼坚硬,皮肤干瘪,毛发凋零,形态凄凉,生命力几近消磨。作者通过瘦马的形象,表达了战乱岁月对人和动物的摧残,以及战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其次,诗中表现出作者对瘦马的同情和怜惜之情。作者为这匹瘦弱的马感到伤感,对其状态深感忧虑,感受到它们在战乱中的辛苦。通过描述作者与瘦马之间的联系,诗中透露出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强调了同情心和怜悯之情。

此外,诗中也反映出作者对战乱所带来的痛苦和人性的困境的思考。作者提到自己在一块大石上误踏一蹶,放任不管,最终失去了这匹马。这种错误的决定和放任不理的态度暗示了人们在战乱中面对抉择时的困难,以及战乱所造成的价值观的颠覆。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写瘦马的形象,折射出了战乱年代的痛苦和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战乱影响的深刻反思。同时,诗中的怜惜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也为读者呈现了作者坚韧的精神和积极的人性。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