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颍州挽词三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是黄庭坚在离开黄颍州时写的挽词,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离别之情和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临民次公老,论事长舆通。
Facing the people, I am an old man, discussing matters and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袖有投虚刃,时无斲鼻工。
I have a hidden dagger in my sleeve, but there is no skilled craftsman in this era.
风流前辈近,名实後人公。
Gentlemen of elegance are close by, but the achievemen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fade away.
不谓三日别,今成万事空。
Never did I expect that three days of separation would make everything empty today.
这首诗词描绘了黄庭坚离开黄颍州的场景和他的心情。他自称为“临民次公老”,意思是他作为一个老年人,身份低微,面对百姓。他论事长舆通,表示他对政务有着广泛的了解和才智。接着,他提到自己袖中有一把投虚刃(隐喻为才华),但是这个时代却没有能够发挥才华的机会。他感叹风流前辈已经离去,而名利之争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人们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最后,他表示他从未想到短短三日的离别会让他感到万事皆空,失去了往日的一切。
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和个人处境的描绘,表达了黄庭坚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他感叹自己在这个时代无法施展才华,同时也对过去的风流事业和名利之争产生了一定的怀念和失落。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论事长舆通”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黄颍州挽词三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ùn shì zhǎng yú tō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