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春旱之后的喜雨场景,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农民的关怀。
诗中描述了春旱天气的严重程度,天地昏暗,太阳的颜色变得赤红如血。农事都已停止,而战争却仍在继续,军队和百姓都备受困扰。巴人(指巴蜀地区的人民)困于战乱之中,他们悲痛地哭泣,热土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炽热。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夜来的雨水降临了。这场雨水洗净了沧江,也洗刷了统治者的罪孽。雨水滋润了谷根,小苏草也因此得以生长,沴气(指干旱时土壤中的毒气)最终被消散。诗人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宁年丰收的景象,以解除他内心的忧虑。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雷公(指雷雨)的期待,希望雷雨能够滂沱地洗净吴越地区(指江南地区)的尘埃,使其恢复昔日的繁荣。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春旱和喜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雨水的渴望和对农民的关怀。诗中通过对比春旱和喜雨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于和平安宁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描写战乱和困苦的场景,表达了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于战争的痛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日色赤如血”出自唐代杜甫的《喜雨》,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sè chì rú xuè,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