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但药翁论蛤蜊赏析

岂但药翁论蛤蜊朗读

《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伯乐无传骥空老,
重华不见士长饥。
从来万事乖名实,
岂但药翁论蛤蜊。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对伯乐、重华和药翁的比喻,表达了对时代现实的不满和对众多不被重视的才能的惋惜之情。伯乐是传说中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人,但现实中却没有人能够传承他的智慧,导致优秀的骏马只能空等老去。重华指的是重用有才干的人,但现实中却看不到这样的士人,导致人才饥饿。诗中还提到了药翁,指的是传说中能够治病救人的药师,但现实中却有人只会论述无关紧要的事情,如论蛤蜊,无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

赏析:
这首诗词以古典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才能被忽视的遗憾。诗中通过对伯乐、重华和药翁的比喻,暗示了现实中的人才荒和社会的愚昧无知。伯乐无人传承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优秀人才被埋没的遗憾和惋惜之情,使读者对于人才的珍贵性有所思考。重华不见士长饥的描述则揭示了时代对于真正有才干的人才的忽视和冷落。最后,提到的药翁论蛤蜊更是对于社会上重视无关紧要事物而忽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嘲讽。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才被忽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局限和社会愚昧的不满之情。黄庭坚以他独特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才的珍视融入其中,使这首诗词具有深刻而耐人寻味的意义。

下载名句
(0)
相关名句: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