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边塞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的无奈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
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
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
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
首先,诗中的"节物正防秋,关山落叶稠"描绘了秋天边塞的景象。"节物正防秋"意味着秋天已经到来,而"关山落叶稠"则形象地描绘了边塞地区树叶纷纷飘落的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边塞的荒凉。
接着,诗中的"霜风壮金鼓,雾气湿旌裘"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绘军队行进的景象来表达国家的危机感。"霜风壮金鼓"暗示着军队在严寒中奋勇前行,而"雾气湿旌裘"则暗示着战争中的艰辛和困苦。
然后,诗中的"未得西羌灭,终为大汉羞"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能征服西羌的遗憾和对国家面临羞辱的担忧。西羌是当时边塞地区的一个敌对势力,作者希望大汉能够征服他们,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和羞愧。
最后,诗中的"惭非班定远,弃笔取封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班定远是一个历史上的名将,而作者自己则感到惭愧,认为自己无法像班定远那样为国家立下功勋,只能放弃文笔,寄希望于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得功名和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秋景和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己的无奈之情。它展现了作者对国家荣辱的关切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同时也反映了边塞地区的艰苦环境和战争的残酷现实。
“弃笔取封侯”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塞上》,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ì bǐ qǔ fēng hóu,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