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诗意表达了诗人在雨后游曲江时的心情。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小园里种植了新的红樱树,这使得他心情愉快,漫步在红樱树下。诗人表示自己并不需要鞍马随行,只要让自己的心随意往来,行走在雨后的曲江之头即可。
这首诗通过描写红樱树和曲江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丽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出自己对自由自在的生活与心灵的追求。
译文:
种下红樱小园香,闲游花枝任自旺。
不需鞍马护径路,雨后曲江蹋泥黄。
赏析:
这首诗以红樱树和曲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追求自由、舒适生活的愿望。红樱树象征着美丽和繁荣,诗人将自己种植的红樱树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希望自己的生活也能像红樱树一样充满生机和美丽。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红樱树下游走的情景,表达了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愿望,以及对美的追求。他不需要鞍马随行,只需自己的思绪和情感自由流动,随意徜徉在曲江的头部。这种诗意的背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美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之美和自由的追求,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由生活心态的特点。
“何必更随鞍马队”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bì gèng suí ān mǎ duì,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