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渠边去又回赏析

通济渠边去又回朗读

《席上歌水调》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余声宛宛拂庭梅,
通济渠边去又回。
若使炀皇魂魄在,
为君应合过江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场景,诗人坐在席上,听到微风拂过庭院中的梅花发出的声音。他注意到通济渠旁边的水流来回流动。诗人想象如果当年的唐玄宗还活着,他应该会跨过江河来到这里。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的怀念之情。诗中的庭院梅花和流动的水流都是诗人感知世界的媒介,通过这些景物,诗人将自己的思绪与唐玄宗联系起来。诗人希望唐玄宗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且能够跨越江河,再次回到人间。这种怀念之情充满了对唐玄宗的景仰和对他统治时期的美好回忆。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唐玄宗的忠诚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情感,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时代相结合,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下载名句
(0)
名句主题:魂魄过江
相关名句: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